
【精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7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书心得,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书心得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一杯清茶,一段音乐,徐徐的清风,此时加上一本好书,就有了安静而又丰富的内心。书,因为有她,我们变得会思考,并充满着灵性。
忙碌却充实的寒假中,还有一部分由书填满。
在假期每天都会看几页毕淑敏著的《爱怕什么?》。她以心理学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笔法,针对当代中国人纷繁驿动的心,写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犹如自己的内心沐浴在清新的风中,荡涤得一如雨后的新叶。
作为一名老师,繁琐的工作,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精心读着这本书,正如书名所说,爱怕什么?于是,极力地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告诉自己,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光明一点……很喜欢其中一篇的书名《鱼在波涛下微笑》,那么让我在阳光下微笑,更是希望在平时,因为我的努力,我的学生们在阳光下微笑……
书桌上《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两本书是关于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我一下子就被她的课堂和她的人所深深吸引,她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甚至是唯美。佩服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从她的课,她的讲座,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展现出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因此,认真读了这两本书,内心里甚至偷偷地奢望自己也能成为窦老师一样出色,不是因为可以出名,而是因为这样老师学生会喜欢,因为这样的课堂孩子才会沉醉其中。
认真琢磨窦老师的文字,仿佛能置身于当时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促使我也不断反思我的课堂。我震撼于这段文字:“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教师不或缺的精神底子”……所以,窦老师能够超越教材,她的深度备课这一理念也伴随着这段文字,深入我的内心。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有智慧,有激情,有诗意,所以有魅力。我想,这就是我前行的目标。
每一次读书便觉得自己的肤浅,于是,将继续鼓励自己,每天读一点,厚积才能薄发。那么,静静看书吧,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 ……此处隐藏4702个字……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然而,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
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基本素质是:1感知,2愿望,3动作活动,4再现能力。这四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可缺一,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抓手,同时全面照顾,使各个因素都向着积极方向和谐发展。
这几年,我根据上述思想,以提高欲望、提高自信心为主要目标,把愿望与感知、动作活动、再现能力有机结合,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上美术课,有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当画画老师。有的升到高年级的学生遇见了总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教我们美术课?同时,他们作品上的创造能力与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构思比较新、奇,色彩较鲜艳,形态表现较富童趣。
下面,我就具体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摹。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确能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束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天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找错改画。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如《狐狸和鸡》《小鸭子学游泳》《后悔也来不及》《摘草莓的小姑娘》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了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也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上),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1)范围往广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在找错改画中,我故意画错,让小朋友找出错处,在学生哈哈大笑中改正。例:《小鸭子学游泳》一课,我把小鸭子的嘴画成小鸡的嘴,学生一下发现错了,说小鸡的嘴才是尖尖的,而小鸭的嘴是扁扁的,通过形象的描述,学生很容易掌握基本特征,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3.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注意,激发意愿,突出教育主题。
例如,《熊猫的故事》和《后悔也来不及了》,虽然讲述的都是说熊猫因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近视这样一个故事,要求学生画熊猫在太阳底下看书影响视力这样一个画面,前者似开门见山,却不适合低年级,而后者似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谁后悔呀,后悔什么呀?无形中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上来,激发了兴趣和作画的愿望,使儿童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
二、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语言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躺着的线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我就顺其童心,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如:一年级课本中的《快乐的小鸟》,我把小鸟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嘴巴尖尖,身体半圆,翅膀尾巴像三角;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快快乐乐,自由飞翔。这样,小朋友就画出了小鸟的形态了。
2.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
美术课中的示范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作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在教《花瓶设计》一课时,我先对花瓶作了介绍(形、色、花纹),然后在板上进行表演,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
领画示范。根据低年级特点,我画一部分,学生跟我画,我画完,学生也画完。这方法主要在教较难的内容,和新生时采用,一般不多用。
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三、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我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给与适当指导;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以鼓励为主。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四、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知情结合。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画知识技能与激发其绘画愿望相结合。
如每节课5分钟的简单画练习,引导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小动物的头像,变化种种表情等。从动物扩展到人物的表情变化。
2.所谓情意交替。指把凭借兴趣作画和意志努力作画过程相交替。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当小老师,或者改变一下一成不变的师生关系。如《服务公司招生考试》《服装设计一课》,我一改老师身份,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学生作为招聘对象,学生在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产生竞争意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绘画,努力画好。到一定程度,再调节兴趣,使小朋友始终保持浓厚的作画兴趣。